|
垃圾不落地杭州更美丽 环保做得好未来更美好
杭州日报 2014/6/29 16:36:50
本报讯(记者 李稹)如何打赢垃圾处理攻坚战?垃圾围城怎么办?日前,市长张鸿铭再度做客《我们圆桌会》电视节目现场,和专家学者、社区干部、市民代表、民情观察员围坐一堂,共同研究探讨这一备受关注的世界级难题。 银幕上,一段杭州2000年至今的垃圾增量短片,以阶梯式向上的柱状图呈现严峻形势,天子岭填埋场最多还可填埋5年左右。杭州在破解这个难题上有没有办法和思路?一开场,主持人就抛出了最直接的问题。张鸿铭用“三化四分”的理念做了回应:“破解这道难题,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加强后端处置能力建设。所谓减法,就是做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们需要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这‘四分’来实现‘三化’。” 节目录制过程中,贯穿着日本、台湾地区等地的短片经验介绍,市民代表踊跃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积极热烈。在减量化的做法上,青藤茶馆用厨余垃圾做酵素,每天可以减少五六十斤果皮垃圾。在谈及垃圾资源化问题时,张鸿铭举例说明:“从一吨芯片中可以提取600克黄金,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认识到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一座‘富矿’。”在讨论“无害化”时,在萧山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养殖鱼和珍珠十年的周师傅现身说法,以每年不断增加的活鱼活虾产量打消了垃圾焚烧厂周围“邻避效应”的顾虑…… 张鸿铭说,垃圾处置工作事关发展环境、城市形象和城市未来,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全民素质提升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我们要集聚民智、广泛发动,共同打赢这场攻坚战。要坚持顶层设计,明确路径,更加坚定“三化四分”的基本工作思路。要完善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规章和配套政策,推动规范化运营。要加强正确宣传引导,做到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增强处置能力,已有设施要提升改造,新建设施要达到国际水平,实施严格的监管标准。要利用经济杠杆,通过政策激励,鼓励市场化运作,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责任落实,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终有一天实现“垃圾不落地、杭州更美丽。环保做得好,未来更美好”!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