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学习园地 >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什么好评如潮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什么好评如潮

杭州日报   2014/8/22 9:32:46

记者 王夏斐

 

这段时间,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伟人的记忆。正因为此,作为编剧之一的杭州作家黄亚洲,即使此时远在美国游历也没逃出媒体的追踪。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如何怀念这位伟人,远在大洋彼岸的黄亚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成功源于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十年前,黄亚洲曾写过电影剧本《邓小平1928》,反映表面上是“杂货铺老板”而实际上是中共秘书长的邓小平的早期革命生涯。更早一些,黄亚洲写的反映中共建党史的电影《开天辟地》,也出现过青年邓小平在法国巴黎的场景。或许正是因为黄亚洲擅写邓小平题材的作品,所以2009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特地邀请他加入《邓小平》的编剧班子。

对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些把握,黄亚洲烂熟于心。“写这类题材,总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事件,事件的基本经过,人物的基本面貌,这些都不宜杜撰,而细节方面,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者性格特征时,应该用典型化的表现手段。”

比如,剧中邓小平给瘫痪的儿子擦身、“四人帮”粉碎前邓小平表现出的焦虑、担忧等镜头,呈现出的是一个作为“普通人”的邓小平。而邓小平为了指出当时农村政策的荒谬,别出心裁地请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吃“农户养的第四只鸭子的鸭汤”,问这是不是属于“资本主义鸭子”,也是一个喻义深刻的设计。而剧中那个思想僵化的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曲径,搞了一张大大的“对照表”,把毛主席、华主席、邓副主席的言论尖锐地对照起来,到处宣传,甚至这张“对照表”被警惕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带到邓小平家里,这都是在事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达到了清晰说明当时严峻形势的效果。

 黄亚洲认为,反映邓小平的影视作品也有过一些,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比较特殊,不仅年代近,而且反映时代的“尺度大”,更是由于创作团队牢牢把握“写人”原则,所以才能使观众油然而生亲切感,才能有这部电视剧的成功。

黄亚洲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愿意再用这样一首小诗纪念他(诗附文后)。于是在电话里就传来了黄亚洲的“杭普话”朗诵声……

做历史义不容辞的接续者

“我们这一代,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受到了邓小平的影响,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中国的当代史是会叫人掉眼泪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过来人。所以,电视剧表现出来的邓小平拨乱反正的拳拳之心,才会叫人热泪盈眶。”黄亚洲在大洋彼岸如此分析。

“目前央视较高的收视率,当然使我们这些参与者很高兴。”黄亚洲表示,他们的目的就是引起对这段非常历史的关注。“因为我们就是历史中人,也是这段历史义不容辞的接续者,无法逃避责任。”

早在审片的时候,黄亚洲就猜测,这部电视剧不仅机关干部要看,知识分子要看,都市白领也要看,不仅“大妈们”要看,年轻人也会关注。

“这不仅是邓小平个人的魅力,更是国家的魅力,人民的魅力,发展的魅力。这也是今天我们相信能唤起大家对这段历史回忆的初衷。”

文学作品更需要直达心灵

电视剧本投入拍摄后,黄亚洲又接受了一个新任务,把6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改编成50万字左右的长篇文学作品。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任务,因为剧本的写法与小说迥然不同,前者是外在的空间画面描述,后者除了有画面感以外,还要求直达人物的内心深处。

“要写出邓小平其时的所思所想,这可真是有难度的。”但黄亚洲硬是在半年时间里完成了任务。“从去年11月份接手任务以来,一直写到今年的4月底,初稿杀青,交给了出版社,一共22个章节,56万字。”

黄亚洲表示,要不是出版社给他特别创造条件,还真是完成不了这个“要求在电视剧同步上演的时候推出小说版”的紧急任务——出版社配备了一位北大研究生学历的责任编辑,这让电脑打字不甚熟练的黄亚洲舒了口气,因为他可以每天口述,由编辑录入,然后再作一些文字调整就可以了。

尽管如此,两类文学作品体例不同,工作量还是惊人的,因为要大增大删,几乎每一句话都要重新写,整个谋篇布局都需要调整。这半年,黄亚洲可以说是在文字上苦心经营,经常夜不能寐。

现在这部长篇小说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的开头是写邓小平在极度的惊愕之中听见了窗外传来的哀乐而得知毛主席逝世,结尾是写北京的一个四合院中群众自发建立的一个邓小平灵堂。从这部长篇的头尾中就可以知道这作品与电视剧的不同。

“读者能不能‘大呼过瘾’无法确定,但这作品确实是有看头的,毕竟这段不平凡的中国当代史被56万字的文学紧紧拥抱了。”

 

延伸阅读:

你现在好吗,小平?

写你的名字,笔画特少,少得像真理一样单纯;喊你的名字,调门特顺,顺得像百姓人家最爱取的小名。

大声说出你的名字,是在那一年寒冷的开春。我看见,父母脸上,干涸的河床忽然湿润。我不是在说,我自家的父母从此恢复了名誉;我是在说,一个民族,瞬间,获得了自尊。

错字连篇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由于一句“实事求是”,终于有机会,全面校正。

春天的热身赛才刚刚开始,我们听说你又去了深圳。总之,这是一个有关速度的故事;感谢失眠的设计师,下笔有神,入木三分。

今夜,我又从梦中惊醒。月光里,有泪湿枕。该是一百一十年的诞辰吧?我知道,这不仅是关于一个人,夸张一点说,是关于一个时代,或者是,关于一个民族的诞辰。

那么,你现在好吗,小平?那炷烟头,还能一明一灭吗?想到你,总是听见中国铁路的声音:一明一灭之间,啪答岔开;又啪答一声,重新接准。

你现在好吗,小平?我们眼下的生活,已经,很有些滋润。我们每一次这么说的时候,脸上,总会有一些泪痕。

一百一十年了,我们想放一束玫瑰,但是很难找到那片云层。风,有时候很大,吹得泪水,也失去了瀑布之声。我想,记挂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或许,还是十几亿百姓,一日三餐,舒心干活,好好做人。

黄亚洲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