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书店 寻路台湾
杭州日报 2014/11/6 15:35:57
台北101隔壁的世贸中心,台北最繁华的区域所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刚在此举行。 作为主宾省的浙江省,在8000平方米两岸图交会展场占据了中心位置,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不乏惊艳——参加过历届两岸图交会的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创会理事长兼台北市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不吝啬溢美之词:这是最美的一届。 8个月前,同一地点, 2014台北国际书展在此进行。 距离世贸中心500米路程,是全台规模最大的诚品书店——信义店。 无论是将时光拉回到8个月前,还是把空间延伸到500米外,进入第十年、有202家大陆出版机构和书店、100余家台湾出版机构参与的两岸图交会,都似乎少了台湾普通读者的参与,即便有叶永烈、王伟忠、张大春、方文山等等文化名人的讲座签售,亦无法扭转情形——这里依然只是针对专业人士的交流场:图书贸易、版权交易、内容采编、出版印刷技术……两岸出版业依旧还是在寻求华语图书市场的合作道路上艰难行走。 简体和繁体 有的在倒闭,有的在开张 简体书已进入台湾二十年。 喜欢在台湾旅行中安排“独立书店游”的文艺男女也许不知道的一桩事情是,在台北书店集中的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周边,分布着结构群、若水堂、秋水堂、万卷楼等众多专营简体书的书店。 而在另一个书店林立的区域,重庆南路上,老字号的三民书局,五层书店中有一层是简体书,不过简体书们大都集中在文史古籍、学术、艺术类上,受众群按照书店的形容,“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 “看横排简体字,对于习惯于竖排繁体字的读者来说,很累。”世界书局董事长阎初说。 大陆的古籍始终是引进台湾的重要组成——重庆南路上有近百年历史的世界书局,除自己的出版物,经营的书2/3以上都来自大陆。 因此浙江馆被称为“最美”也有这样的因素,从浙江古籍出版社到从事设计的乾嘉文化,到制作丝绸书的万事利丝路文化,新昌文新文化,再到古籍书店通雅轩文化,各有各古雅。即便综合类书店晓风书屋和枫林晚,展陈也多以传统呈现——传统审美,更被接受。 一个发生在2013年底的现实似乎再次印证了简体书在台湾的瓶颈:位于台师大附近的台湾规模最大的简体字书店“问津堂”宣告歇业,结束了12年的经营。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在两岸图交会开幕时,台北重庆南路上的天龙书店挂出了醒目的横幅:博库书城台北店——正是浙江的博库书城。 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也是天龙书店的老板,从8年前开始转型售卖大陆的简体书起,将书店的规模从一间扩大到三间,并筹划着再开一间线装书店出来。 挂出“博库书城台北店”的店内不仅可以看到人文、社科、艺术、生活、教育类的简体书,还有专门的浙版图书专柜。 在沈荣裕看来,简体书大众读物在台湾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看你怎么去经营——需要面对的不是简体或者繁体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书业的问题。 寻找出路 引进来 还要走出去 台北的重庆南路,三五百米的一条街,与书有关的历史已经一百多年。如果回溯到30年前的鼎盛期,这里竟然挤下过300家书店和出版社,被习惯性地称为“重南书街”。 30年后,网络书店的崛起,以诚品为首的综合型连锁书店瓜分客源,独立书店迁往台大台师大商圈,还在继续撑着的书店不过30家。 同大陆如出一辙,台湾的书店在寻找各种出路。 书店+咖啡馆。书店+文创产品。书店+讲座。书店+农产品——甚至,书店+视障按摩服务——多元经营,各种充满混搭的可能,都被实践着。 而一个月前同大陆的一场合作,“2014重南书街——徽文化走进台湾”,则又拾一种可能:让民众自己去发现书的美好。 重南书街请来了扬州的雕版刻印师傅,现场秀古老的雕版技术;而博库书城的码书功夫,同样风光——把书码出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看得人目不转睛。活动三天,重南书街营业额增长了3成,而为活动印制的重南书街地图,已经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出到了第四版,每版的印量5万-6万,放在公共区域供人取阅。除了政府的项目基金,还有附近商户的赞助——商户们同书店一起,也被绘制在地图上。 这次效果极佳的尝试,第二期正在策划中,计划请来与书有关的非遗大师,来台湾展示古老的中国文化——通过与传统的面对面,“让民众重拾起书的感觉”。 合作的可能 跨海峡可以成为常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62册《永乐大典》高仿真本大陆馆配授权现场签约仪式在此次的图交会上显得引人瞩目——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堪称是明代类书编纂最高成就,涵盖经、史、子、集、医药等,全书有11095册。但目前北京仅存160多本、台北故宫博物院62本。 类似的学术类合作亦在进行,比如台湾汉珍数位图书的《历代宝案——琉球明清两朝进贡资料汇编》,50余册,在大陆的馆配(馆配:图书馆配送,因此经常涉及大部的文献资料以供学术研究)。董事长朱小瑄介绍说,通过对琉球汉文化资料的影印出版,可以证明中国曾经对琉球的管辖权——台湾有资料,而大陆有市场。 如果这类学术合作同民众的关系相对不大,那么即将在博库书城西湖文化广场店开业的专门销售繁体版图书的店中店也许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有可能,博库文二店也将辟出100平方米的店中店。 事实上,早在2002年,台湾与大陆合作的“台湾书店”就已经在厦门中山路的深巷中开业,历时12年,专卖特价台版书,生意非常好。 两岸图书交易会上,台湾制作人王伟忠和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场对谈,聊了历史故事如何新编。二人刚合作排了一部戏,《情人眼里出西施》。里面东南西北施都出了场。从改编历史故事,说到两岸文化差异的不同呈现: “有差异很正常,有冲突才有美感。文化不应该在熟悉里找尊严,久而久之没趣味。”文化就要不断地找到新的激荡——“重要的是,找到知己。”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