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项年度重点改革项目进度再被“检阅”
2014/11/8 18:39:56
记者 杨蓥晖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 2014,被视为杭州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这一年里,随着大江东体制机制调整、推进“一号工程”步伐加快、“两单一改”深入推进……改革,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昨日上午,市委召开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就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今年35项重点改革逐一作出通报。 算上昨日议程,在过去8个月时间内,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连续召开三次会议。从2月27日确定“杭改十条”分工,到5月20日排定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直至昨日,今年年度内的重点改革项目的进度再次被“检阅”,于顶层设计与具体执行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此前,浙江省委常委会在研究杭州工作时提出要求,“要勇于开拓创新,打开杭州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7项改革涉及35项内容 法治改革涉及4项内容 在今年5月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确定了今年领导小组35项、各专项小组76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昨日,领导小组35项排定在册的重点改革首先被通报“检验”。 这其中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12项、民主法制领域改革4项、文化体制改革3项、社会体制改革6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7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项以及纪律检查体制改革1项。 在这项系统庞大的改革体系中,大多数改革项目仍在路上,以建设网上自贸区为例,这项被视为“适逢其时”的经济新政,意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编制完成网上自贸区建设申报方案,也将在近期上报省委、省政府并转报国务院。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五水共治、交通治堵、垃圾处置、大气治理仍是改革重点,以五水共治为例,治理并未设置既定终点,而是排定了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将安排财政资金11.29亿元,持续用于清水治污。 法治改革涉及4项内容 国不可一日无法。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在此次杭州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事项中,涉及到健全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健全“法治杭州”建设协调机制,推进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立法,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治协商共4项重点内容。 以健全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为例,政法系统已经制定出台防止刑事冤假错案“实施意见”、命案办理“四套规定”、《杭州市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终身追究办法》等一系列预防刑事冤假错案的意见,形成防错纠错“制度链”。 改革红利开始释放 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封冻多年的坚冰正在逐渐地被打破,改革的红利也正在逐步释放。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此前杭州市委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已被进一步深化。其中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现代智能物流产业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信用杭州”诚信体系都已经开工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释放出改革红利。 另外一方面,受惠于富阳权力清单制度和滨江工商登记制度两项省级试点改革,前三季度,杭州全市新注册企业4.13万户,同比增长三成,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 今年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