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两岸聚焦 > 台湾出现人才断层危机的内外在因素

台湾出现人才断层危机的内外在因素

华夏经纬网   2012/8/13 9:46:52

 台“国科会主委”朱敬一日前发出惊人之语:“台湾已进入人才断层期,不赶快补救,竞争将会死状甚惨!”他表示“我们要揽才、留才、育才”,强调待遇不足以延揽人才时,台湾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好转。台湾在待遇方面不具备竞争力,正是人才断层的症结。

   台湾薪资结构偏低,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海外人才不来台湾,台湾人才不断外流。2010年一月,朱敬一担任中研院院士、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时,撰文举例说,中研院助理研究员年薪约仅新台币九十万元,若去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职,除了薪资之外,还有安家费、三年住房补贴等,合计年薪约人民币四十三万六千元。

 “数字会说话”,在待遇上尤其如此。但同样的待遇,换个环境就会出现不同的“话”,以朱敬一上述举例来说,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研院”助理研究员,年薪仅九十万元,遑论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包括“本土人才”及“外来人才”,都难望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项背。然则,“中研院”助理研究员年薪已然不高,更折射出一般公务人员待遇之菲薄。

  朱敬一站在主导科技发展立场,大叹“人才断层”今尤甚于昔,并非没有根据,但应意有未尽,就是人才不只是科技界需要,而是各领域无处不需要。譬如官员,各司所职,责任重大,非专属领域人才不足以胜任。然而,台湾地区行政体系除了高阶文官或特任官之外,一般公务人员谁不感叹“做得比牛还辛苦,吃得比宠物还不如”?

   新加坡、香港高阶人才享有高待遇,另一方面,公务人员也能享有比较高的待遇,让公务人员足以“养廉”,因此在严惩贪官污吏之余,张开双手欢迎全球人才。官方和企业如水帮鱼、鱼帮水,经济才能无障碍地不断发展。

   台湾有些人才不愿进入政府体系,原因是政治性干扰太多,尤其是“立法院”,某些“立委”本身并无专业,本其政治立场问政,官员常在被质询台上受到羞辱。媒体报导,台当局欲邀请某学者专家入阁,受邀者会先问其职位是否要到“立法院”备询?若必须如此,常有人敬谢不敏。

   高级人才高待遇,已成为全球趋势,但高到甚么程度才合理?应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思考取向,不必局限于“齐头式平等”,但应避免出现人所诟病的“肥猫”。事实上,台“教育部”及“国科会”于2010年推出“弹薪”专案,用于延揽海外人才并留住岛内优秀学者,就是避免出现“肥猫”的延揽人才办法,惟其效果未如预期。

   台湾人才断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台湾对大陆人才来台设下许多“关卡”。相对的,大陆却以高待遇向台湾挖角,比如诸多重点大学及重要企业的研究机构,都有来自台湾的人才任教、任职。这个倾斜现象是台湾过去“锁台”造成的,无奈“去中国化”之声,今犹荡漾在绿营。

   人才断层意味人才库匮乏,正是台湾竞争力向上提升的致命伤,为今之计,应使“弹薪”专案更具弹性,除了科研机构之外,公部门的专业津贴也要加以评量,民间企业更应有此机制,俾在待遇方面能有广纳“外来人才”、留住“本土人才”的竞争力。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