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行政院长”陈冲日前宣布,将亲自担任“国际经贸策略联盟布局小组”召集人,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FTA)及经济合作协定(ECA);最终目标将是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 (TPP)。此举虽有助于台湾地区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竞争,但能否解决当前出口衰退以及外资裹足不前的困境,恐怕还有待检验。
马英九日前才坦承,台湾经济落后其他国家及地区很多,上半年出口比去年同期衰退约5%,绝非仅因经济不景气,而是因为其他国家及地区透过FTA稳住出口市占率。言犹在耳,“财政部”日前公布,台湾已连续五个月出口年增率负成长,不仅是全球主要贸易国家中,出口衰退最为严重的国家;而且一至七月衰退的幅度更加扩大,较去年减少五‧八%。
无庸赘言,无法与主要贸易国家签订FTA,确实是台湾目前出口不振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台湾最大的贸易对手韩国来讲,由于韩国与美国签订FTA,估计对台湾出口美国市场影响达三十四亿美元;韩国与欧盟的FTA,则影响台湾出口欧盟市场五十三亿美元。
针对这种状况,加强与其他国家进行FTA及ECA,当然有其必要!不过,要想藉此救出口,恐怕是缓不济急。
首先,FTA并非一蹴可几,不但要与对手国家谈判,还要与岛内受影响的产业协商。以韩国为例,自2005、2006年就FTA分别与美国及欧盟开始接触,2007年韩美签订FTA,2012年三月才生效,2009年韩欧签订FTA,2011年七月生效;台湾要想与美欧谈判,时间只会更长。
再者,签订FTA对台湾的整体竞争力固然有帮助,但对部份弱势产业,特别是农业,势将有严重冲击。以美牛事件为例,岛内自产牛肉不过百分之七,就闹得不可开交,将来不管是TIFA或FTA,势将讨论到猪肉的问题,特别是TPP会员国之间,还要求全面开放,可以想见,届时岛内反弹声浪必然较美牛风波更大。
显而易见, FTA及ECA固然应该积极推动,但绝非第一优先!当务之急,应是加速ECFA的后续谈判。因为ECFA早收清单虽只有五二九项,就占台湾出口大陆金额的16.9九%,后续谈判项目,扣除零关税的2902项,未来将要进行的货品谈判项目多达5824项,范围既广泛,谈判难度又高,必须加速进行,才有可能在明年底之前完成;因为一旦韩国与日本及中国大陆完成三方FTA,届时ECFA后续谈判如果仍未完成,估计台湾出口影响将高达七十七亿美元之多,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表面看来,FTA与ECFA或许可以并行不悖,但加入TPP与完成ECFA之间,有微妙的“竞合关系”。台湾究竟是要继续强化两岸的经贸互动?还是要争取加入制衡大陆的经贸组合?对台湾既是无法回避的挑战,也是得失互见的抉择,我们深盼台当局能够从大处着眼,做出明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