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杭州日报 2015/1/29 14:54:50
核心提示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目的是要在全社会确立鲜明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价值追求。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内涵,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神,并以此为引领,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走在前列。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包含对法治社会表征和遵循原则的描述与总结,包含对法治运行机制的建构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规约,包含对法治价值目标追求、法治理念和精神、法治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法治实现状态的规划与实施。法治文化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施法,全体公民依法行动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文化反映和写照。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国家的治国方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进一步地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从法律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入到法治精神内核,从法治体系构建进一步升华到法治文化培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法治,市场经济的本质在法治,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也在法治,那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法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特征。确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念,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支撑。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培育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法治观念意识、价值取向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核,生活方式是法治文化的外显,而体现法治精神的制度以及运作实践方式和途径,则是法治文化的载体和外化。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树立全社会遵法、守法、信法新风尚的动力源泉。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不仅仅是要制定健全的法制体系,同时也要将所制定的法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让每一个公民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实践,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尊法、信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确立法治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在法治社会,公民的积极参与,既表现出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共识,也表现出对法治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从依法治国的高度上来说,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是要保持公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全体公民共同遵守法治的价值观念,为大力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其次,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实施社会法治化管理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国家实施法治管理奠定法律基础和条件,而且还为全面推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为公民选择法治化生活方式,形成法治化的行为准则提供了制度保障。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说,法治文化确定了法治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法治化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意识,指引公民按照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意识行事,并提供法治化行为准则的指导。法治文化建设要求将国家和公民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应纳入法治的轨道,切实做到依法办事,秉公执法,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形成法治社会的文化新风尚。 再次,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环节。文化是人的一种精神创造,是精神和意志的产物,并深深地积淀于人的内心深处,制约和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人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会将相应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内化和积淀在法治的价值理念和方式之中,决定和支配着法治建设的方向。对于法治建设来说,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品质、品格和功能,这样才能将法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将会在全社会,在每个公民的意识中,使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规范,得以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固化,形成全社会的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积极护法,依法行事、依法维权的法治文化观念,使法治的精神成为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指南,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召开的关于加强依法治国的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全党的意志,表达了人民的意愿,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念,提升全社会的尊法、信法、守法的文化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根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在依法治国方针指引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旨在不断增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对维护法律尊严的共识,切实做到所做的一切,都能充分地展现法治的观念、法治的思想和法治的价值标准,使法治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化的体现和实现,做到所有社会活动的过程、方式和目标都是法治规约和实践的结果。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将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实行的是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法治文化维度来说,民主与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持。法治为民主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引领民主走向理性的轨道,保障民主的健康发展。在法治建设中,法治文化具有规范力,规定着公民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使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说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法治文化建设,那么,只有培育、形成全社会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与此相关联,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搞好法治文化建设,是推进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进行转型的根本保障。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人治传统特点比较突出,法治基础相对薄弱,法治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强调依法治国,也就是要推动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的建设。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因此,搞好法治文化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内生动力。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法律实施机制环节的失灵,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其根源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法治文化建设的滞后,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实现依法治国,就应该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契机,将它作为一种内推动力,让每一个公民能够充分地认识和把握法律的规约性,使全社会都能够以法治精神为准则,推动立法和执法走向更加完善的阶段,使法治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新形态。 弘扬法治文化精神, 深化法治杭州建设 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依法执政、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走在前列,这充分地体现出了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杭州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搞好法治杭州建设,搞好杭州的法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精心规划杭州法治文化建设的蓝图,扎实推进法治杭州的建设,抓好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各项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寓法治观念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民生等各项事务之中,使之与法治杭州的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使杭州的法治文化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品牌,将是搞好杭州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心。 在推进杭州的法治文化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注重把法治文化融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积极探索社会动员机制,落实司法、行政执法机关,以及从事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勇挑重担的责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法治杭州建设的积极性,招募志愿者引导市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强化媒体积极承担公益性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拓宽公民参与法治杭州建设的渠道和途径,形成各方踊跃参与的局面,为建设法治杭州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 推进杭州的法治文化建设,还要与整体的社会文化建设的结合。要注重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的整合,着力构建“法治、民本、廉政、高效”的机关法治文化。注重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整合,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注重法治文化与企事业文化的融合,着力构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事业法治文化。注重法治文化与城乡文化建设的融合,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基础建设,围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创新载体,营造深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让信仰法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提升全社会的法制文化水平,为深化法治杭州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