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眼“四个全面” 促进文明发展
2015/2/28 16:21:17
顺应时代要求,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立足中国实际,精神汇聚前进力量。 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胸怀发展大局 服务“四个全面”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更体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深度角逐。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去年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摆脱贫困》一书摘录了20多年前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论断: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2013年五一前夕,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同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加鲜明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 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论述字字千钧、语重心长,深刻阐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传递出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和引领,坚不可摧、势不可挡。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里有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中国梦。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行的首站。这充分表明,中国梦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又表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作为顶层设计,中国梦里不仅有实现富国强民的物质建设宏伟目标,更有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源泉。 2014年3月,习近平的欧洲文化之旅,更是把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带向了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习近平高度重视新时期下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谈到这“三个必须”时的讲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习近平对中国精神内涵也有着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反复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对青年提出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树立价值坐标 引领社会风尚 ——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的话语铿锵有力。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契合;这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如何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并有鲜明论断: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缕缕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 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习近平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在河南考察期间,习近平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不断推进道德建设,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道德的光芒一次次在中华大地闪烁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 小善大爱的感人事迹,得到了习近平的肯定与鼓励。2013年以来,习近平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回信。 对于提升社风民风,习近平记挂在心。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习近平批示:“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2014年9月,习近平出访马尔代夫时幽默“插话”:“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 近年来,一系列举措回应社会关切,一项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社风民风得以好转。 放眼神州,精神文明建设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社会新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