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进入第三天,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面孔——“最美妈妈”吴菊萍、“人民的好法官”陈辽敏、奥运冠军孟关良、杭钢“带头人”李世中等等。
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杭州人,有的工作生活在杭州,在十八大召开期间,这些带着“杭州元素”的代表们成了中外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
央视跟踪拍摄 新华社南北论道
从吴菊萍探寻杭州的“最美现象”
“最美妈妈”吴菊萍,可以算得上是浙江代表团的“明星”代表了。
在浙江代表团出发前一个星期,中央电视台专门派出一组记者跟拍杭州代表吴菊萍。央视记者赵奕和吴菊萍同出同进,一起走进杭州儿童福利院、民工学校,深入中小企业,记录下“最美妈妈”进京前的准备工作。
“央视记者这次把镜头对准吴菊萍,也正是看重了吴菊萍‘最美妈妈’这个全国人民关注的称号。”赵奕说,吴菊萍是杭州的一个代表,尤其是杭州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最突出的人物。我们跟踪拍摄她,就是希望从中探寻浙江杭州不断涌现“最美现象”深层次原因。
与此同时,新华社也特别策划了“当代雷锋”郭明义与吴菊萍的“杭州论道”。同样都是家喻户晓的草根道德模范、基层一线党的十八大代表,新华社在报道中这样说: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解读,每段历史都有时代的注解。若干年后回眸这十年,很多往事或已被淡忘,但这些草根道德英雄仍将被铭记,他们如同道德灯塔,照亮国家与民族前行之路。
代表团开放日吸引百名记者
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受关注
1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浙江代表团开放日活动。
不大的会场,“呼啦”涌进了66家境内外新闻媒体,101位记者前来听会采访。
“我们对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注,早早赶过来,就希望听一听浙江近几年发生的变化,相信今天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美联社记者唐迪迪说。
跟唐迪迪一样,早在讨论开始前1个多小时,许多记者就提前来到会场,占据有利位置,架设好了摄像机、照相机,在音箱前放好了录音机。
在2个小时的讨论中,杭州代表畅所欲言,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也以十八大代表的身份,阐述了杭州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路和举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杭州传统产业企业的代表,杭州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中也走进浙江卫视北京演播室,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活员工的创新能力等话题展开讨论。杭州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在报道中用“开放、透明、务实,不回避热点”来形容代表团的发言。(本站编辑 曲玲玲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