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滨江):加快建设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杭州日报 2012/11/12 16:58:48
因为高新区(滨江)有最像美国硅谷的创新创业环境,国际“网络神探”范渊来到了这里,创办了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聚光科技的王健和姚纳新,十年前从海外归国,耗费十年功力,将一个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环境监测与安全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功上市。目前杭州市3家上市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全部都在高新区(滨江)。 …… 杭州高新区(滨江)有很多金名片,海外高层次人才,必定是其中最靓的名片之一。 有了这些矢志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新区(滨江)新兴产业的发展才呈现出勃勃生机,高新区(滨江)的创新能力建设才有了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杭州高新区(滨江)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和鼓励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A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发展 集聚留学归国人才3500余名 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迷路,在网络世界里却如鱼得水。他只需一个普通的浏览器,几分钟内,就能发现某个网站存在的致命漏洞;他总能迅速发现黑客留下的蛛丝马迹,为网警侦破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证据。 他就是范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他开发的两款国际领先的反黑软件,已在美国获得两项应用安全专利;他所在的公司,也成为浙江省公安厅信息网络安全 处置中心的安全技术支持单位。 2002年,范渊从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硅谷多家安全公司任高级研发和主管。2006年,他在硅谷成立了DBAPPSecurity安全公司,由于研究领域独到、先进,他连续两次登上全球最权威的网络安全大会——美国黑帽子大会演讲,向全球五百强企业IT主管阐述应用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和防御方法,成为第一个登上这个网络安全舞台的中国人。 在美国的成就没有让范渊感到满足,他总感到,在祖国他会有更广阔的天地。2007年,他带着妻子和只有三个月大的儿子,飞回了杭州,落户天堂硅谷。范渊的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他每天通常早上8时上班,晚上12时以后才下班,整天沉浸在一行行代码编织的奇幻世界中。公司创新推出的明鉴应用风险扫描器和数据库风险扫描器,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被世界安全大会评为“最佳的WEB安全评估工具”。一个小小的盒子,部署到网络中即可成为威力巨大的“反黑卫士”。 在最近举行的高新区(滨江)第七期硅谷精英沙龙上,范渊说,天堂硅谷最像美国硅谷,这里有适合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土壤,是实现创业梦想的基石。这几年,范渊的公司,发展形势也一片大好,从高新软件园20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家,后来搬到了中财大厦,人员从十几人一下子发展到了300多人,最近公司还搬到了该区六和路上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现在,全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安恒的产品和服务。”范渊说,2008年奥运会、十八大安保、广州亚运会等各种重大场合都有安恒的身影。 今年,范渊还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发展。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障,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海外引才工作摆在尤其突出的位置。今年年初,高新区(滨江)对原有人才工作机制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力量,在组织部内增设了人才工作科,并将原由人社局管理的留学回国人员服务中心划至组织部,形成了人才办既抓牵头、管宏观,又抓具体、攻重点的工作格局,花大力气抓好国家、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区“5050计划”等各级海外引才工程。 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2.7万人,集聚留学回国人员3500余人,其中:创业人才833名,培育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6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51人;集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471家,其中,上市企业3家,年技工贸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超千万元企业35家。2011年,全区新获授权专利2606件,发布国际标准8项,有10余名标准化专家常年活跃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并拥有“话语权”。 B 加大投入力度 实施“5050计划” 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 位于杭州钱塘江大桥南岸、外形如蛋形,造型别致、结构先进的原“UT斯达康大楼”,依然是高新区(滨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今年,高新区(滨江)党委、管委会、政府决定,将其作为高新区(滨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物理园区,专门用于引进有意落户高新区(滨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其20余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坐拥钱塘江一线江景,遥望六和塔,出门即可驶入钱塘江大桥,交通非常便利,已经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目光。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还创新政策体系,加大人才保障和投入力度,2012年,区财政安排了1亿元人才激励专项资金和8000万元人才创新创业产业扶持资金,预计全年人才投入经费将达1.8亿元。 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引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已形成了一整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并不断创新和完善。针对国际国内人才,高新区(滨江)研究出台了《关于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自主创新 打造人才特区的若干政策》和《关于强化人才激励 打造人才特区的实施办法》等一揽子人才政策;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5050”计划的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经评审后,给予资金资助、创业基地、人才激励、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重点扶持。目前,该区还修订出台“5050计划”相关政策,进一步升级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和投入机制。 在吸引留学归国人才过程中,高新区(滨江)创新评价机制,切实引进海外领军人才。杭州高新区(滨江)通过“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和“资格会审、专家初审、答辩评审”的“三带三审”的评价机制,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在技术方面,申请人技术成果为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项目方面,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处研发后期、产业化前期,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资金方面,申请人(团队)为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政府的资助资金总额一般不高于企业注册资金。滨江区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对申报人才及项目资格进行资格会审;相关部门邀请技术、管理、风投专家,对人才和项目逐一进行书面材料初审;由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以及知名企业、风投机构老总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答辩评审,与项目申请人及其团队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交流,全面了解项目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分层次分类别给予资助。 高新区(滨江)还积极创新引才品牌,大力实施“5050计划”。实施三年以来,该区连续三年随省、市有关部门带队到日本、北美等地招才引智,对“5050计划”等引才政策进行了专题推介;充分利用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硅谷精英沙龙等活动,展示和宣传“5050计划”实际成效。 截至目前,“5050计划”已顺利实施三批,征集项目320个,入选94个,预计将兑现创业启动资金2.1亿元。入选项目中,已有45个项目正式落地转化,注册资金5.5亿元人民币;引进人才中,有1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6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实现了招商引智、招才引智双丰收,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C 搭建创投风投平台 提供人才安置房激励 为人才落户提供最优服务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不仅看这个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更关心一个地区的配套环境。 高新区(滨江)积极创新整合资源,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不仅给予资金等方面的直接扶持和资助,还有效整合了投融资平台、院校科研平台和产业合作平台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助推了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通过举办评审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促进风投、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与海外留学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实现资源整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广泛联系区内创投服务中心、科技银行、小额担保公司,多方位解决资金来源。充分发挥高新区(滨江区)与浙江大学共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浙江大学人才工作驿站等资源优势,推进区校合作,有效利用高校人才、技术和平台资源。据初步统计,“5050计划”已经落地的45个项目中,有11家企业已获得创业投资,7家企业已获民营资本,有8个项目与在杭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高新区(滨江)还实施区人才专项房配售和创业人才公寓配租政策,按照“指标切块、企业分配、定向到人”的办法,向重点骨干企业、重大招商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安排配售配租指标。其中,今年首期拟配售房源500套、配租房源1050套,配售价格按照约市场价的60%确定,以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住房难,留住人才。 下一步,高新区(滨江)将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载体作用和集聚效应,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学家和创业领军人才,力争到2015年末,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名,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50家;拥有国际化人才5500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600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打造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特区。 |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